呂自揚

008   

枝幹有刺稱刺桐

春雖已到葉猶空

三月東風輕吹過

花似雞冠勝火紅  

 

刺桐臺灣原生植物,枝幹長瘤刺,葉似梧桐。冬天葉落

 春天花開 若公雞冠 豔似朝霞 又名雞公花。

 

※ ※ ※

 

這是筆者新作的<刺桐花>小詩。

刺桐樹皮淡灰色,枝幹有瘤狀黑刺,綠葉圓大尾微尖,形狀像梧桐葉,故名刺桐。

刺桐花是臺灣原生種的高喬木美花。清朝時代,不分山野平地,隨處都有刺桐樹。1686

年康熙25年,蔣毓英修撰的第一本<台灣府志>,即記載說:「刺桐,花木高大,枝葉繁茂,夏初開花,殷紅爛然。」

康熙時的孫元衡寫有<刺桐>詩二首

「春色燒空白海涯,柳營繞遍到山家;崑崙霞吐千層豔,華嶽蓮開十丈花。」

「百朵紅蕉簇一枝,偶然著葉也相宜;煙籠絳羽鸚哥舞,信是春城火樹奇。」

詩前附註說:「刺桐,花色紅如火,環繞營署,春仲始花,一望無際,實為台郡大觀,故稱刺桐城。

1717年康熙55年的<<諸羅縣志>>記載:「刺桐花,似蓮蕉花而大,花絳紅,一枝數十蕊。二、三月盛開,恍惚斑

芝。

刺桐花與斑芝花(木棉花),都是清朝康熙時的方志就有記載,都是臺灣春天時盛開的兩種很特殊又很美麗的樹花。刺桐和斑芝都是高喬木,枝幹都有瘤刺。都是冬天葉落,春天開花,而且都是後發葉,先開花。開花時,整棵高大枝幹光禿禿的。斑芝花較早開,通常在農曆過年後就盛開;刺桐花則是在每年農曆三月,清明節前後開花。花朵都很大,斑芝花橘紅,刺桐花深紅。盛開時都是滿樹紅花,顏色鮮豔,一片火紅。刺桐花和斑芝花的花朵都很大,都很美,各有姿色。

刺桐花的形狀,很像公雞的紅雞冠,故又叫雞公花。以花平放,花形似鳥,有的地方又叫鳥仔花。

刺桐花是很有歷史意義的本土原生樹花,與台灣早期平埔族原住民的生活,關係密切。

根據古書記載,乾隆以前的原住民無日曆,都以刺桐花開,作為計算季節循環又一度重新起始的花,等於漢人的新年。

范咸<三疊臺江雜詠>說:「改歲無從問落寞」,自註:「社番不知四時,以刺桐花開為春。」

不同地方的平埔族,都以刺桐開花作為每年開始農耕、播種或捕魚、打獵的季節、行事曆。

早前,全省各地都有地名叫刺桐,叫刺桐城、刺桐腳、刺桐坑、刺桐巷。

元衡所說的刺桐城,是指古時的府城,現在的台南市。今台南孔廟的東邊牆外,即保留

有一古巷,叫刺桐巷。

近年,很多地方文史工作者,都把刺桐當作平埔族尋根探源的族樹和聖樹,把刺桐視為平埔族原住民的聖花。

 

(本文屬 作家呂自揚專欄 原刊2010、5、10人間福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opanbook 的頭像
    hopanbook

    作家 呂自揚 專欄部落格

    hopan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