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趣把〈楓橋夜泊〉和〈台灣高山森林〉的詩意詩景對照

 

    一.遊寒山寺念〈楓橋夜泊〉,遊明治神宮念「扁柏來自我台灣。」

 

《詩寫台灣》的〈台灣高山森林〉寫的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存的歷史,比1540年代葡萄牙人喊「福爾摩沙」、1603年陳第寫〈東番記〉、1624年荷蘭入佔福爾摩沙大員、1661年鄭成功登陸大員鹿耳門,都更早了上百年、上千年的台灣高山森林。

2021年1月5日,感謝成大歷史系陳文松教授安排,我在歷史文物館分享〈喜把台灣歷史寫成詩〉的六首詩,講到〈台灣高山森林〉:「百座森林百座山,百萬巨樹百千年;明治神宮鳥居木,扁柏來自我台灣。」

     我說很多台灣人到蘇州遊寒山寺,都會念唐張繼〈楓橋夜泊〉詩和去看〈楓橋夜泊〉詩碑。我笑說,希望有一天,台灣人旅遊東京明治神宮,看到那大鳥居,也有人會想起〈台灣高山森林〉的詩句:「明治神宮鳥居木,扁柏來自我台灣。」

 

二.趣把〈楓橋夜泊〉和〈台灣高山森林〉的詩句對照看

 

 〈楓橋夜泊〉和〈台灣高山森林〉所寫的景物不相同,所寫詩意詩景,卻都是由近而遠,再由遠而近。把二首詩各四句,按順序對照來看,可增加欣賞的趣味。

1.〈楓橋夜泊〉前二句:「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」,是寫近景,詩人是在姑蘇(蘇州)附近一條小江的客船上,所看到聽到的夜景,有月、有鳥聲、有寒霜,有楓樹、漁火。

〈台灣高山森林〉前二句:「百座森林百座山,百萬大樹百千年」,也是寫近景,詩人是在台灣的高山上,所看到的一座一座高山的廣大森林,和上百萬棵樹齡皆幾百年上千年的大樹。

2.〈楓橋夜泊〉第三句:「姑蘇城外寒山寺」,是由近而遠,把詩意詩景從江上客船推向遠方,推轉到遠方的蘇州城外的景物,那城外歷史悠久的「寒山寺」。

〈台灣高山森林〉第三句「明治神宮鳥居木」,也是由近而遠,把詩意詩景從台灣高山推到遠方,推轉到遠方的日本東京明治神宮的景物,那神宮前面美麗壯觀的「鳥居木」。

3.〈楓橋夜泊〉第四句「夜半鐘聲到客船」,再反轉回來,由遠而近,把詩意詩景從遠方的姑蘇城外寒山寺,隨著寒山寺夜半的鐘聲,轉回到詩人所在的江上客船來。

〈台灣高山森林〉第四句「扁柏來自我台灣」,也是再反轉回來,由遠而近,把詩意詩景從遠方的東京明治神宮,隨著神宮前用台灣扁柏做成的鳥居木的身世原鄉,轉回到我們台灣高山來。

    三.〈台灣高山森林〉詩景的空間變化,比〈楓橋夜泊〉廣大遼闊

一首詩寫一件事,一個景,一種情。

〈台灣高山森林〉整首詩所寫的詩景,從台灣的高山森林,寫到日本東京的明治神宮鳥居木,再轉回來鳥居木身世原鄉的台灣高山,來去的空間是越過廣大太平洋,遠達千萬里。

〈楓橋夜泊〉所寫的詩景,從姑蘇附近江上客船,寫到附近姑蘇城外寒山寺,再轉回到聽得到寒山寺鐘聲的江上客船。來去空間是有好幾里。

二首詩的詩意,皆隨詩景空間由近而遠,再由遠而近的變化,來引讀者進入詩中的感情和意境。如只從所寫詩景空間的變化來看,〈台灣高山森林〉是比〈楓橋夜泊〉寬大遼闊多了。

二首詩所寫的不同詩意.詩景與詩境的趣味,則在讀者的欣賞和對鄉土歷史文化的關懷體會。

趣把〈楓橋夜泊〉和〈台灣高山森林〉的詩意詩景對照

趣把〈楓橋夜泊〉和〈台灣高山森林〉的詩意詩景對照

趣把〈楓橋夜泊〉和〈台灣高山森林〉的詩意詩景對照

趣把〈楓橋夜泊〉和〈台灣高山森林〉的詩意詩景對照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詩寫台灣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opanbook 的頭像
    hopanbook

    作家 呂自揚 專欄部落格

    hopan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