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公店社區雜誌專訪轉載

細筆寫情緣 大筆寫山河 -- 呂自揚老師

讀寫生涯自探尋,新知舊典喜沈吟,

著作成書有人看,茫茫人海謝知音。

這是呂自揚的〈著書三十年〉,在2006年作的詩。他出版著作有十多本書,對於中國古典文學、臺灣諺語、散文,現代四句小詩、台灣平埔族與文史、都下了很多的心力,研究著作。

 

——原刊阿公店社區雜誌部落格  第22期2016,12    

採訪:蔣榮福 張哲男 汪聖捷 黃燈銅

 一、念國小嚮往南師  初中畢業考上南師

    呂自揚老家在大崗山後面,田寮鄉的南勢湖,周圍都是「月世界」的泥岩惡地形,是十分偏僻的鄉下,每天上學要走路一小時崎嶇山路,到田寮國小就讀。小學三、四年級導師給他的評語是「木訥寡言」。呂自揚形容自己小時候個性羞怯,不敢和大人、老師講話,國語及作文都不佳,卻是最會聽高年級導師蘇新發講故事的學生。因數學很好,老師說他是「算術霸王」。

    初中考上省岡中,呂自揚仍以數學見長,還曾在抽考比賽中獲獎。因國小導師是台南師範學校畢業,而十分嚮往南師。初中畢業時,得到叔叔的鼓勵:「沒去考,怎知考不上?」因而有了報考的信心。呂自揚自謙,很幸運考上了。

    開學之後,一個愛看布袋戲、愛聽故事的鄉下小孩,漸受南師讀書風氣的薰陶,同學的激勵,除了課業外,更喜歡看文史書,漸漸奠定了他的文學素養。當兵回來,因任教的國小有老師要考南區大學夜間部聯招,呂自揚也一起去報考,而順利考上高雄師範學院夜間部國文系,也開始投稿,而走上寫作之路和文學情緣之生涯。

二、南師讀書風      喜歡芭蕉翁

當時的南師,比雄中、南一中難考上,人才濟濟,讀書風氣非常好,特別注重國語文。呂自揚與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是同班同學,同一寢室,又是同鄉。呂自揚說:「杜正勝成績非常好,如果學校上課只教《史記》《戰國策》的一篇,杜正勝會找整本的《史記》《戰國策》來讀,有的整本都看完,其他史籍也是整本原著研讀,而且都看原文書。他這種做學問方法,追根究底的精神,對我影響很大!後來我寫的文章,出書論述,一定都要找到源頭,否則寫不下去,都求證再求證。」

 

每逢周末假日,呂自揚常到台南舊書店看書,並用伙食費買喜歡的課外書。其中特別喜歡日本時代出版的《新修漢文》,有一篇青山延壽寫的「芭蕉翁逸事」,內容大意:「俳句大家「芭蕉翁」,把好不容易湊得的旅費,送給一位孝女,故無法去芳野賞花,友人為他婉惜,芭蕉翁卻笑說:「我到芳野,是為看最美的花,如今卻見到了人中最美的人。沒看到芳野的花,明年春天又到,何惜之有!」正當十八歲的呂自揚,感動在心,深記不忘,把這本記載日本俳歌大家芭蕉翁故事的書,可以說走到那就帶到那,一直珍藏在身邊。

2010年呂自揚與兒子旅遊日本松島,前往著名古蹟瑞巖寺參觀,忽然見到一座「芭蕉碑」,歡喜得不覺叫出聲,有如忽然見到日本的舊知故友,文思一來,就作了一首芭蕉翁詩:

 

少年曾讀芭蕉翁  物語已入小書中

漫遊松島見文碑  如逢故友喜滿胸

與日本芭蕉翁近五十年的文學因緣,呂自揚希望分享給更多的朋友,就把「芭蕉翁的故事」編入在先後所著的「多目標國文閱讀訓練」革新版、「古文古人古事欣賞」、「文學情緣土地情」三本書中,讓數以萬計的文友、讀者,都能欣賞這位主人翁的高貴心靈,人間最美的故事。

三、寫作吟詩兩得意      出書發行相益彰

    南師畢業後,當小學老師,呂自揚開始學寫小文章,1965年一篇鄉土傳說「半屏山」的故事,發表在國語日報;1971年,南部第一家民營報紙《臺灣時報》在高雄創刊,以呂自揚、呂四郎、河畔草等筆名,在時報副刊發表小文章。

2005年,高雄縣文化局,舉辦「寶來溫泉文藝營」,邀請作家、畫家現場創作寫生,來深度展現六龜寶來山水人文之美,呂自揚受邀參加。從未嘗試創作寫詩的呂自揚,在諦願寺前,看著青山、看著細雨、看著溪流、看著雲霧、看著飛不停的燕子,雖從未寫詩,文思一湧,當場即景,作了一首〈六龜諦願寺〉的四句小詩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 諦願寺前看六龜  左龍蜿蜒右象巍

     荖濃溪水流不盡  雨輕秋燕愛斜飛

 

呂自揚從六龜文藝營歸來,「回家後自己唸唸,覺得還有味道,又寫了四、五首詩後,竟寫出趣味來。」從此詩思不斷,並寫詩印作賀年卡,寄與同學、文友和讀者共賞。

    1976年,呂自揚編寫出版第一本著作《多目標國文閱讀訓練》,訓練中學生閱讀欣賞能力,是國內第一本獨立思考訓練著作,接著又出版國中國文參考書一至六冊,都很受歡迎。

後來因出版社經營困難,1979年呂自揚毅然自己經營出版社,時任高職教師,常利用寒暑假,一個一個書店去拜訪,從南到北全台流浪,嚐遍人情冷暖。自己一個人,要編輯、要寫稿、要出版,那時高雄的印刷技術不好,都要跑台南印刷、修稿。「很幸運,我在六十八年出四本書,都很暢銷。」呂自揚欣慰的表示。

「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」最先出版,從1979年初版至1987年已20版。「我很大膽,第一次就印四千本。」呂自揚表示,出版後遭到台灣、大陸、香港盜版逾300萬冊,可見當時受歡迎的盛況。

1994年出版「臺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」,呂自揚強調,每個諺語都有它的故事,是臺灣人的生活經驗和大陸無關!田寮地區落後平地約50年,保留了很多原始生活習俗,例如拜拜、扛轎、神明進香,我都有印象,把生活經驗及故事寫下來,這些諺語都很受歡迎。高雄警廣電台曾邀請呂自揚在電臺開講一年諺語,得到很多的迴響。

呂自揚念茲在茲諺語的保存留傳,費了極大的心力,續寫「臺灣諺語辭典」計有四百多頁,都排版好了,卻因政府及專家學者,對於台語音標的認定有爭議,爭執了三十年,沒有定論。呂自揚無奈的表示:「現在若勉強出書,一定沒人買!這麼辛苦為了臺灣文化,卻沒辦法把心血印出來,輾轉難眠,還得飛蚊症,有一、兩年都不敢看書、寫書!」

四、上窮碧落下黃泉  打狗阿猴林道乾

   傅斯年說做學問要:「上窮碧落下黃泉,動手動腳找東西。」正是呂自揚編寫《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》的心路歷程寫照。為蒐集古今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,呂自揚表示,要翻遍古今多少全集、專集、選集、詩話、詞話、小說、筆記、論述,不只辛苦,也要靠運氣及朋友幫忙,才能一句一句找到,彙整成書。

因為很喜歡「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雲萬里天」的對句,呂自揚翻找很多的佛學及禪詩方面的書,都一直找不到它的出處,幸得研究佛教史的藍吉富教授告知,乃出自宋代寺僧雷庵正受編的《嘉泰普燈錄》,並經佛光山依晟法師幫忙翻找並影印資料寄送,才能順利把這兩句美好佛家禪語的詩句,補編入「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」合訂本,讓讀者共同欣賞。

 

    呂自揚是一位老師、詩人、河畔出版社的發行人,也是一位民間文史的研究者,在這些領域裡,都有傑出表現及受歡迎的作品。他有很多的創見、發現,不只讓讀者受益良多,更引經據典、論述辯證,讓史料證據依年代陳述,來破解說明,台灣歷史上,300多年來有關流寇林道乾來台灣,和屏東阿猴社是高雄打狗遷去的傳說,皆屬以訛傳訛的無稽之說。

    在史料有限又取得不易的情況下,呂自揚要完成《打狗阿猴林道乾----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》這本書,不只是辛苦而已。呂自揚感性地說,先把已快完成的《台灣泥土台灣詩》擱下,去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。這期間,有很多資料的獲得,是來自機緣,感謝很多朋友熱情幫忙,成大教授林德政的熱心與建議,家人的全力支持協助,女兒佳燕在台大圖書館找到很多重要資料,才能有還原台灣高雄屏東最早一段歷史事實的著作。

    2008年為了要編《田寮南勢湖呂家族譜》,想了解先祖向水蛙潭社番典買土地耕墾居住的經歷,開始尋找高雄平埔族的歷史資料,找到很多絕版的書,看越多史料,越發現不對!依明將俞大猷《正氣堂全集》,和明代史官將朝廷檔案奏章,輯錄而成的《明實錄》的記載,都說林道乾是逃亡到南洋的柬埔寨,林道乾從未到過當時稱為東番的台南或打鼓山;也發現高雄打狗與屏東阿猴無牽連,阿猴人來自岡山;高雄燕巢的養女湖,乃是小說虛構殉情故事,誤傳得名,當地人叫「滾水湖」、「滾水沫」。這些考證發現,呂自揚用六年的時間完成,其毅力之堅及辛勞之大,令人敬佩!

 

    2014年《打狗阿猴林道乾》終於出版,為高雄地方史研究上一大突破。

2015年呂自揚的《文學情緣土地情》詩文集,寫美好文學情緣與美麗山河,也出版了。近期即將出版《台灣泥土台灣詩》,這是呂自揚親登玉山、雪山,寫下真風景,全國各地朋友熱心提供圖片,真感情協助,有詩、有文、有照片的美麗詩篇。呂自揚表示,隨意看一篇你會喜歡!

        ------本文轉載自2016.12月《阿公店社區雜誌》第22期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阿公店社區雜誌專訪轉載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pan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