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邑三古岩崗山岩  鳳邑三古岩圖翠屏岩  

  現代四句小詩      呂自揚<台灣泥土台灣詩>詩選

  

  詩寫  鳳邑三古岩         呂自揚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   鳳邑古岩有三間

          翠屏崗山打鼓岩

          觀音佛祖坐大殿

          百年鐘聲遙相傳    ───<鳳邑三古岩>

 

台灣早期民間,各地奉祀佛祖,建於山上、山邊的大小山寺,寺名都叫岩、岩仔。岩也寫作巖,高雄的古岩皆寫作岩。所奉祀的佛祖都是觀音佛祖,也叫作觀音菩薩、觀世音、觀音大士、觀音媽。高雄三大古岩古寺,是翠屏岩、崗山和打鼓岩。

 

    古鳳邑鳳山縣之今高雄平野,歷史最悠久的三大古岩山寺,分建在高雄三大名山上,一是北邊岡山大崗山的崗山岩超峯寺,二是東邊大社觀音山(又名翠屏山)的翠屏岩大覺寺,三是西南海邊高雄打鼓山(又名打狗山、壽山)的打鼓岩元亨寺。北邊和東邊的崗山岩、翠屏岩,皆坐東朝西,朝向西方海邊平野;打鼓岩則是在西南海邊坐西朝東。三古岩北、東、南位置成三角形,等於各在高雄平野的一方,遙遙相對,共同守護著鳳邑高雄這大片平野土地。

這三古岩,最早的是觀音山翠屏岩,相傳是康熙281689年,鳳山知縣楊芳聲所建。康熙251686年,蔣毓英修第一部<台灣府志>說:觀音山「其山生成五片,中一座尖秀,形像如佛,故名觀音山」。 觀音山西面山坡陡峭如屏,草木青翠,故叫翠屏,山又叫翠屏山。

民間傳說,當時有二大富人家,各請地理師來翠屏看風水,先來的地理師找到一處佳地,就在穴眼埋一個清朝當時有方形孔的銅錢做記號。後來的地理師,也相中同一地點,並在穴眼釘一枝長鐵釘做記號。動土當天,二戶人家才知所選地點相同,就爭執起來,都說是自己請的地理師先相中的,各埋有銅錢和鐵釘為記號。爭到官裡,縣令前來勘察,把土挖開,只見那枝鐵釘正插在那錢孔裏。就裁決說:翠屏山這麼好的地理,只有福德神威至高的觀音佛祖才適合居住坐鎮,一般皆不夠格,於是將地充公建寺,讓附近居民共同奉祀觀音佛祖。大覺寺之後殿存有鐵釘穿錢孔的圖記。另外還傳說是縣令報清康熙皇帝,賜寺名為翠屏岩。翠屏岩後來改名為大覺寺。

大崗山西麓山腰的崗山岩,相傳是名僧紹光於雍正91731年開基,原名超峯石觀音亭。乾隆281763年,喜建寺廟的台灣知府蔣允焄,南巡鳳山途中,見「鳳山八景」之一「岡山樹色」的大崗山風景秀麗,就捐款改建為崗山岩超峰寺,供奉觀音,鄉民都叫作崗山岩。

民間傳著蔣允焄「飛瓦起廟」的故事說:建寺時,山路陡峭崎嶇,搬運磚瓦困難,蔣允就宣告說,某日將在建寺地方,親自表演飛瓦上崗山的「飛瓦術」。每人皆須帶三片瓦上山,才可觀看。於是人人皆自山下攜帶三片瓦上山。人都上來後,蔣允焄就說:「你們看,這麼多建寺廟的紅瓦,不是都已經飛到山上來了嗎?」於是超峰寺很快就建好了。

打鼓岩是乾隆81743年,由僧人經元大師所建,寺名元興寺,主祀觀音大士。原建於打鼓山麓,在清光緒年間因大火而重建時,因 「興」與「亨」的台語同音,而把元興寺改成元亨寺,民間皆叫作打鼓岩。

    翠屏岩、崗山岩和打鼓岩,這古鳳山三大歷史古岩山寺,創建皆已二、三百多年,迄今仍香火鼎盛,遠近信徒香客眾多。

翠屏岩和崗山岩初建時,原非僧人所建,是屬民間信仰之廟寺神明的神廟,是地方埔頭的大廟、公廟,附近各庄民眾皆來此祭拜燒香燒金卜杯抽籤,祈福保平安。所祀佛祖歷史悠久,神威遠播,很多外地信眾,皆來岩奉請佛祖的分身回庄頭部落,來分香、分靈奉祀。迄今二岩各地分身、分的佛祖,仍多會在農曆219日佛祖誕辰或擇日,回本岩祖寺來進香過爐。平時也常有外地神明,來岩進香過爐。早前進香皆遠途走路,進香隊伍之神轎、乩童、陣頭,過庒過社,鑼鼓喧天,很是熱鬧。依俗,神明過境時,都會向各庄在地神明行儀致意,庄民也多會家家煮點心,挑來路邊或大埕給進香隊用食。今進香團皆已改用卡車和遊覽車。

    打鼓岩是僧人創建佛教寺。崗山岩與翠屏岩後來也皆由出家人主持,多次重建後,皆規模宏大,皆有屬佛教寺的大雄寶殿,以打鼓岩元亨寺的最雄偉。三寺的誦經聲和悠揚鐘聲,早晚都在高雄平野之東西南北方的三大名山上,隨著山風遠近飄揚,遙遙相傳相應。

     現在崗山岩超峰寺與翠屏岩大覺寺,仍兼含民間信仰神廟與佛教寺的性質。翠屏岩仍保留寫著「翠屏岩」的舊牌樓,崗山岩仍保留著台灣傳統廟寺舊式翹脊寺門,歲月留痕,古色古香。超峰寺也是台灣佛教,在日治時代開始傳承的四大法脈之一,大崗山法脈的大本山。

    觀音山和大崗山,風景秀麗,自古是旅遊登山景點,翠屏岩的「翠屏夕照」和崗山岩的「岡山樹色」,是清朝乾隆時就著名的「鳳山八景」之一。崗山岩超峰寺的「超峰晚鐘」,則是1959年新選的「高雄縣八景」之一。

 

附記

一、在地年長者,仍習慣稱超峰寺、大覺寺、元亨寺叫崗山岩、翠屏岩、打鼓岩。三古岩加上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的林園清水岩,是為高雄四岩。若依民間信仰神廟計算,高雄三岩是崗山岩、翠屏岩、清水岩。

    全台灣主祀觀音,取名為巖(的山寺、廟寺眾多,屏東新園的赤山巖,白河關仔嶺的火山巖(大仙寺),嘉義的半山巖,台北的芝山巖等,都很有名。全台灣的龍山寺,也都主祀觀音。

二、作者念田寮國校時,老師常帶五、六年級學生到西邊的大崗山遠足,都從後山翻過山頂到前山的崗山岩超峰寺,再從原路走回來。

三、作者中寮山西麓田寮南勢湖呂家祖先,約於道光201840年間建祖厝(呂家古厝),即到翠屏岩請了一尊觀音佛祖的分身回家奉祀,每年也多到翠屏岩進香。因此淵源,小時即常聽長輩說起翠屏岩建廟爭地理的傳說故事。後來有人把翠屏岩的爭地建廟傳說,誤說成是崗山岩的傳說故事。

 

圖片說明

1大崗山崗山岩超峰寺,香火鼎盛,寺的前門仍保留著傳統舊式的翹脊,古色古香。    呂自揚攝影

2、觀音山翠屏岩的舊牌樓,遊客已少由舊門出入。歲月留痕,古色斑斑。

   呂自揚攝影

 

原刊  2012、1、20台灣時報副刊

    (本文屬呂自揚部落格與作家呂自揚專欄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台灣泥土台灣詩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pan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