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四句小詩 <台灣泥土台灣詩>詩集選
阿猴城史詩 呂自揚
--兼談阿猴改名屏東的由來
原民原住崗山邊,
荷蘭來攻阿猴遷;
康熙漢人漸入墾,
乾隆成街牛車喧
嘉慶街東建書院,
道光防匪築城垣;
日本改名屏東市,
一溪繞城流萬年。—──〈阿猴城〉
屏東舊名阿猴,今屏東市中山公園,有—座1836年清朝道光16年興建之阿猴城的古城東門,高1丈9尺,門上花崗石刻著「朝陽門」三字,紅磚砌造,古色古香。
明朝時,稱1624年荷蘭人未來之前,台灣西南部沿海平埔,皆住有今稱平埔族之大小番社原住民,叫「東番」。
荷蘭人在福爾摩沙之《熱蘭遮城日記》與《巴達維亞城日記》記載,1635年12月25日,荷蘭與新港社原住民聯軍,進攻居住堯港(今興達港)東岸,桌山(今大崗山)附近的強大原住民Taccariangh搭加里揚社群,把草屋全部燒光,搭加里揚逃遷至今之屏東。1636年2月4日,搭加里揚和大木連、淡水(皆在今萬丹)、搭樓(今里港)三分社,即與荷蘭締約開始受統治。1646年Taccariangh社改名Akauw社,Akauw社居住地也叫Akauw(詳見作者撰〈屏東阿猴社就是岡山搭加里揚社的第一手資料〉與<林道乾與阿猴社──破解阿猴社是打狗遷去的無稽傳說>二文。
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,設承天府和萬年、天興南北二縣,Akauw屬南方的萬年縣。鄭經即位改縣為州。1683年清朝統領台灣後,將萬年州改名鳳山縣。1686年康熙25年,蔣毓英編撰第一部《台灣府志》,記載鳳山縣轄屏東平原之阿猴社等鳳山八番社,社名皆沿用鄭氏時的名號。將Akauw社之原住民平埔族語音,以福佬語,用漢字音譯寫作「阿猴」。「阿猴」應以台語念。
康熙年間,最遲約1703年康熙42年,已有漢人開始入墾阿猴社。1758年乾隆23年之前,阿猴社已人來人往熱鬧成街市,叫阿猴街。
1815年嘉慶20年,鳳山知縣吳性誠與歲貢生郭萃、林夢陽等,在阿猴街東邊建屏東書院。嘉慶時鳳山縣城在埤頭街,今鳳山市。縣城北邊的最高山峰是觀音山,觀音山西面草木青翠,山坡陡峭如屏,故又叫翠屏和翠屏山,在康熙時即建有著名的寺廟翠屏岩(今大社大覺寺)。翠屏山風景秀麗,山峰如屏,是乾隆時就著名的鳳山八景之一,叫「翠屏夕照」,官員文人爭相吟詩。乾隆22年1757年任台灣知府的覺羅四明,即有「翠屏夕照」詩說 :「一峰屏立碧摩空,遠峙蒼茫返照中。」阿猴正位於翠屏山東方,嘉慶年間在阿猴創建書院,取名為「屏東書院」,正是以位在縣城埤頭街北邊之著名的翠屏山、翠屏岩為地標,阿猴正位於翠屏山、翠屏岩之東來號名,故名「屏東」。
1836年道光16年,為防番匪與械鬥,阿猴街官民合力築建阿猴城牆,分設東西南北四門。今只剩古城東門,叫朝陽門。
日治時代,大改台灣地名,先將阿猴改名叫阿緱,1920年再改名叫屏東,是取阿猴街早有「屏東書院」之「屏東」名號而來。
阿猴自古有一溪,清朝時叫阿猴溪。由阿猴街東北方,繞向南,再轉向西而流入下淡水溪,今高屏溪。這流繞屏東市區的阿猴溪,後來改名叫萬年溪。現在萬年溪正在整治中,縣政府有意將它打造成—條可親水、垂釣、散步萬年的萬年溪。
我多次到屏東公園,遊覽古色古香的阿猴城門,每興思古之幽情。思想台灣原住民的歷史滄桑與屏東阿猴城的歷史變遷,乃依年朝代作〈屏東阿猴城〉史詩二首,各四句,共八句,將阿猴歷史上的重大變遷與最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,皆寫入詩,可說完整,念起來亦琅琅上口:
原民原住崗山邊,
荷蘭來攻阿猴遷;
康熙漢人漸入墾,
乾隆成街牛車喧
嘉慶街東建書院,
道光防匪築城垣;
日本改名屏東市,
一溪繞城流萬年。
.
附記:
一、<屏東阿猴社>一文,見2010年8月22至25日台灣時報副刊與<呂自揚專欄>。<林道乾與阿猴社──破解阿猴社是打狗遷去的無稽傳說>見2011年2月13至17日台灣時報副刊,阿猴社是打狗番遷去的訛傳由來,此文有詳細的考證。
二、阿猴城門所立看板,只記載有漢人於康熙42年1703年,開始入墾阿猴社,未記載之前阿猴社原住民的由來。
三、清朝時的台灣,漢人和原住民,運搬貨物、農產品和載人,都用牛板車,即
板輪牛車,聲音大。
四、阿猴改名屏東的由來:
清朝末年,1894年光緒20年的《鳳山采訪冊》記載,嘉慶20年1815年,
阿猴建屏東書院時,即已取有「屏東」之名。與縣城埤頭街1814年嘉慶19年興建之鳳儀書院,為鳳山縣兩大書院,當時鳳山知縣是吳性誠。
1920年,日本將阿猴改名屏東,自是取原有的「屏東」書院之名而來,而
非重新創造說,是因阿猴在半屏山之東,才把阿猴改名叫屏東。
自日治時代以來,很多人,包括1938年寫<台灣地名研究>的日本學者安
倍明義,因不曉清朝嘉慶時代的阿猴街,已有書院叫「屏東書院」,不曉觀音山
又名翠屏山,翠屏山的大覺寺又名翠屏岩(民間皆稱翠屏岩)。而台灣早前皆稱
山寺叫岩,如崗山岩超峰寺、打鼓岩元亨寺。也有人不知觀音山的「翠屏夕照
美景,曾是歷史上著名的「鳳山八景」之一。 只知高雄北邊有一山叫半屏山,
山名也有一「屏」字,就想當然以為阿猴是因位於半屏山之東而改名叫,實屬誤
解。
何況半屏山在乾隆嘉慶時,只是一山形奇特的荒山,不是景點,少人重視,
不像翠屏山是著名「鳳山八景」之一。當時建書院的官員文人,只會以人皆知
曉著名的地方翠屏山、翠屏岩為取書院名的地標依據,不可能以少人注意的半屏
山,作為取書院名的地標依據。而且半屏山是在觀音山、翠屏山的西方,在縣城
埤頭街的西北方。半屏山與阿猴之間,隔著觀音山翠屏山及其綿延相連的山峰山
嶺,還有下淡水溪,距離縣城和阿猴更遠,說阿猴是因在半屏山之東而叫屏東,
無視中間還隔有山峰如屏又著名的觀音山、翠屏山,也是不合常理。
五、阿猴溪改名萬年溪,多說是阿猴明鄭時屬萬年縣,阿猴不雅,故改名萬年。
※
圖片說明
一、阿猴古城東門 阿猴城門看板,只記載漢人於康熙42年1703年開始入墾阿猴社,未記載之前阿猴社原住民的由來。呂自揚攝影
二、翠屏岩牌樓 呂自揚攝影
───原刊2011、1、10台灣時報副刊
(本文屬作家呂自揚專欄 <台灣泥土台灣詩>詩集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