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怎樣編寫<<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>>

我編寫<<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>>的因緣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  

    春雨樓頭尺八簫,

   何時歸看浙江潮?!

 

   曾經滄海難為水,

   除卻巫山不是雲。

 

   世界無窮願無盡

   海天寥廓立多時

 

    朋友,我們都讀過多少好詩,背過多少好詞,你可還記得「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」、是誰的詩?「新筍已成堂下竹,落花都上燕巢泥」是誰的詞?「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乾」呢?  

        

  小時後,喜歡看布袋戲,喜歡戲文中穿插的以台語吟唱解說的四句詩;喜歡看章回小說,尤其喜歡各章回前面的開常詩,和章文中間、末尾的「正是」與「有詩為證」。那時候,懂解有限,只覺得這些詩很美,有押韻,念起來「湊句」順口,有意思。至於真正的詩意卻是朦朧模糊,往往聽過念過就給忘了。

  長大後,對詩詞的興味增加了,偶爾上書店買些詩詞方面的書回來隨意翻看,看有自己喜歡的好詩,就把他抄下來,興致來時就自得其樂的背著玩。可惜這些抄背過的詩,久了也都忘了,如果還記得的話,也往往是全詩、全詞中的一句、兩句或半句而已,很少能從頭到尾全背出來的。因為這些詩很少是每句都有意思,每句都好記的。

  後來,似乎較懂得讀詩了,也與文學較接觸了。有時候,自己想寫些文章什麼的,記起了一些古人的詩句,想查證一下原詩;有時候,在書報文章中讀到一些被引用的詩句,這些詩句有自己已念過和喜歡的,也有完全陌生的,很想知道作者是誰,原詩如何?遺憾的是除非自己記得原作者和詩題,或是寫文章的人有所註明,否則,即使翻遍了一本又一本的「全集」「選集」,也還是「雲深不知處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印象最深的是:

     滾滾長江東浙水,

    浪花淘盡英雄;

    是非成敗轉頭空,

    青山依舊在,

    幾度夕陽紅。

 

  這短短幾句,不只一語道盡人生在世數十寒暑,在那如滾滾長江東逝水般的歷史洪流中的短暫飄忽;也一語點破面對古往今來,千古不變的青山宇宙,人生一切是非成敗得失的虛幻無憑。正是「人間多少興亡事,不值青山一笑看!」

  越念,越喜歡詞中所透露的人生之蒼涼的無限韻味。很想知道作者是誰,是不是還寫有其他的詩。可惜找來找去,卻全不知道它的出處。直到後來,才知道這首放在<<三國演義>>裏的卷頭詞。原是明朝楊慎(升庵)所撰「廿一史彈詞」中,第三段「說秦漢」的開場詞,詞牌「臨江仙」,是清初毛宗崗父子評刻「三國演義」時,把它拿來放在書的卷頭的,作者並不是羅貫中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  念大學時的一個暑假,弟弟民揚從師大帶回來一首用台語吟念的好詩,說是一位朋友念給他的。只知道作者是位「江南才丐」,出處不詳。詩曰:

 

    賦性生來本野流,手提竹杖過通州;
    飯籃向曉迎殘月,歌板臨風唱晚秋。
    兩腳踢翻塵世浪,一肩擔盡古今愁;
    而今不食嗟來食,村犬何須吠未休?!

 

  「江南才丐」?從未聽過,多富江湖傳奇的名字!

    那時候,年紀輕,血氣盛,念書之餘,滿心總是「風聲雨聲讀書聲,聲聲入耳」的惦想著天下國家事。忽然間讀到這麼一首扣人心弦的好詩,尤其是「兩腳踢翻塵世浪,一肩擔盡古今愁」兩句,寫盡一代才子的落拓坎坷,在飽歷人間的冷暖滄桑之後,竟然淪落到靠求乞度日,而滿腔熱血,卻仍未忘記對歷史的承坦,卻仍一心念念,在為天下古今擔愁。才者仁者的懷抱胸襟,是那樣的慷慨磊落,是那樣的令人驚喜心儀!

  於是,我又開始到處注意找尋這首詩的原始出處,很想多知道這位「江南才丐」的「其人其事」。

  結果,是在找了很多年之後,才在袁子才的<隨園詩話>裏找到這首原詩,說是「通州詩丐」寫的,原詩的文字也有一些出入。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於是,日子久了,碰到的例子多了,我腦海中,便時時浮現著這麼一本書,一本不知什麼時候才會出現的好書~~書中,千古傳誦,歷代最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,琳瑯滿目,應有盡有,只要一翻,就可以查到作者,就可以馬上找到原詩。

  於是,我開始了這本書的編撰。

  於是,有了這本書的出版──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。

 

                 ──呂自揚于南勢湖

 

  

   上窮碧落下黃泉  動手動腳找東西     呂自揚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--------我怎樣編寫<<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>>

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一、

    本書所收「名句」,上自詩經,下至民國詩人的作品,包括詩、詞、曲,也包括歷代流傳民間的歌謠俗諺和一些不成篇的斷句對聯。

    也就是說:自古以來,一般都被當作「詩」看的名句,不管它的長短和出處,都在本書選收範圍之內。
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 「欣賞詩詞名句」和「由名句查作者,讀原詩」,是本書的兩大主題。

    當初的構想,是想盡心盡力,把本書邊寫成一雅俗共賞、老少咸宜的工具書,既可供趣味性的閱讀欣賞,又可供資料性的研究查考;書中,歷代常被引用討論的詩詞曲名句佳句,應有盡有,只要一翻,就可查到作者,就可找到原詩,就可明白這些千古名句的用法和意思。

    為求「欣賞」「工具」兩用,全書編寫設計,共分三部分:

    一、「名句」的選擇收錄。

    二、「名句」的解釋析賞。

    三、「名句」的出處探源及校注。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「析賞」主要是為一般讀者和青少年朋友的閱讀興趣與需要而寫,也是為求古典文學的通俗化,專業知識的大眾化而寫。除比照原詩句的字面意思加以白化語譯外,並對每一詩句的意義和用法,或做一淺白通俗的詮釋說明。這些說明,文字是力求精確簡明,意境的表現則力求活潑生動。

    因書是以句為主題,析賞多止於原句本身,有關全詩大意和寫作背景的說明,限於體例,雖多只點到為止,相信對讀者的閱讀欣賞,仍會有所幫助。

    詩原是不可譯的。譯過的詩,就像那泡過水的饅頭,意思雖還在,味道卻全失。但, 不先知曉詩的意思,就無從欣賞的前提下,為幫助讀者的了解欣賞,我還是用心的把它們逐一語譯了。好在這些語譯只是僅供參考而已。至於原詩的「詩味」,當然只有請高明讀者自行多多從原詩上去品味了。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「探源」包括正確找出各「名句」的作者、年代、詩題和原詩,這是本書最難做的工作。

    困難一:「歷代」的範圍太深廣遼闊,有關的書籍太多。歷代有名無名詩人的作品,不只多,而且零落分散各處,資料不易翻找尋羅。

    困難二:許多大家熟知的名句,多只久聞其名,至於作者是誰,年代為何,到底是詩是詞還是曲,茫茫書海,全無線索可尋。

    困難三:前人寫作,常有喜借用他人詩句者,每多不加聲明,幾番傳抄引用之後,這些名句的出處,已難一一「還原」無誤。

    困難四:版本問題。由於年代久遠,古人著作代代都有不同版本,許多作品且複見於各種同代或不同代的總集、別集、選集和筆記、詩話詞話中,不論是年代、作者,詩題或原文用字,每因版本不同而有或大或小的出入,個中取捨,頗費斟酌。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許多名句的出處,限於資料仍未找到或確定。對這些不能確定的詩句,本書皆以「佚名」「佚題」的方式處理。如是見於前人筆記或章回小說中的,則分別註明見於某書。像吳歌名句「月子彎彎照幾州,幾家歡樂幾家愁」,即註「見宋.京本通俗小說.馮玉梅團圓」;像寫情名句「本待將心託明月.誰知幾月照溝渠」,即註「見明.凌濛初.拍案驚奇卷州六」。

    這樣的處理,是表示它是我現有資料中最早出處的依據,以後若有更早資料發現時,當再據以更正。

    至於作者、詩題和原文,因版本不同而有不同記載的,則多採較通行適當的說法為主。

    所謂「名句」,嚴格的說,並無絕對的標準;而佳句也不一定是名句。本書所收,全以較通俗有名,較實用,今人讀來仍容易引起生活上的聯想與共鳴者為主,也特別錄取了一些個人偏愛的詩句。

    「名句」有的是單句,有的是兩句以上的複句。為求詩意的完整,本書是盡量斟酌收複句。

          

   為便利讀者的翻查,本書書末附有一原詩作者的詳細索引。    

總計全書共收古今詩詞名句1489句,如目錄所列複句之下句中的獨立名句也算在內,共有1964句。古今有名無名佚名詩人的作品1125首。中國歷代詩人所有重要名詩佳作,可說已全網羅在此書中,是中國歷代詩歌藝術最高成就的代表。

          

    詩教的本質是在溫柔敦厚。多讀詩,的確可以敦厚人的心地,溫柔人的性情。

    本書的編寫,若能引發更多的朋友更喜歡讀詩,也更懂得如何欣賞詩,並由詩的薰陶接觸,而變得心胸更寬闊,性情更溫柔,整個的人生,也更充滿著詩意與豪情,那便是我編寫本書所欲引為最快慰的一件事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pan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